加入收藏 | 站点地图 | 维护管理
精神文明
·淮海召开党风廉政建设 9/7/2022
·淮海召开下半年全面从 9/2/2022
·淮海农场公司工会开展 8/1/2022
·淮海召开农场公司党委 8/18/2022
·淮海建设红色书柜 固 8/16/2022
·淮海用廉政文化培植“ 8/8/2022
·淮海纪委鼓励党员干部 8/9/2022
·我场践行“三严三实” 2015-10-08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精神文明 > 正文浏览正文浏览
淮海围绕居民需求抓文明创建
发布者: 发布时间:10/11/2020

    对2个多老旧小区250户居民进行危旧房加固、让124户居民乔迁楼房新居、近2000平方米的淮海农贸市场修缮完成、20条背街小巷地面道路铺设灯光亮化、2个广场设施提升改造……这一连串数字,是近3年来淮海聚焦居民反映强烈的小城镇的“痛点”,交出的整治“成绩单”。
    “淮海把创建江苏省文明单位作为增进民生福祉、建设美丽淮海的有效抓手,紧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里子’,努力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真正让民生工程建设成了职工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淮海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单祥忠表示。
老旧小区的华丽转身
    “原先振兴小区篮球场上的跳舞池是借助远处的路灯进行跳舞,我就建议在场地旁装上照明灯,没曾想仅几天的时间两盏高亮度的照明灯就配置到位。”想起几年前向社区提议很快得到回应的舞蹈队员刘春香高兴地说。这回应的背后,是灯亮了,大家的心也跟着暖了。
    继深入开展江苏省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以来,农场广泛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振兴小区80多岁的桑宝清老人向社区领导反映,他们把夜间小区多年来存在的道路灯不亮、路不平和排水不畅等问题,这一建议立即得到了农场领导的回应。为此,农场对群众问题反映集中的老旧小区展开历时2年多时间的整治,共投入2000多万元整治6个老旧小区及零星散户,对20条小巷子的地下管网进行配套、路面进行拓宽硬化、并依据小巷的地形位置配置了照明灯,使老旧小区轿车也能进了,晚上也能在明亮的环境下出行,惠及近3000居民。从而也让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陈旧和文明创建短板问题得到迎刃而解。“以前最怕家里来客人,小区里破得没法看,现在小区通过整治华丽一新,房子翻新了,门窗更换了,这下再也不用担心来人了!”家住群乐小区的居民俞献高表示。
    国庆节期间,常年推着大板车巡回在城西各个小区间收纳垃圾的何小亮,利用夜间的时间,来集中收纳每家每户置放在门旁的垃圾。何小亮说,晚上收集垃圾不会影响居民,这个时间垃圾还很少有异味,所以“必须乘黑抓紧干”。
“家门口”办公的社区服务
    如何让居民近距离地享受服务、反应诉求,服务好职工居民“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淮海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在农场社区建有“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基础上,建起了10个居委会,还把带有办公、娱乐、服务功能的社区居委会建到了居民的“家门口”,建立起了“网格管理+规范服务+居民自治”三方联动模式,推动小区归口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从而让小区长效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难题迎刃而解。
    淮海把农场小城镇6000多居民划归进城东、城南、城西的管辖区域,并创建了6个居委会党支部,让每个居委会主任成为区域的一名网格员。网格员集文明创建宣传引导、民意收集、民调处理、舆情管理和小区服务等多重职责于一身,在农场党委和职工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各居委会为创品牌和特色,他们纷纷建立起了“楼栋长(片区长)+志愿者”的服务机制,一方面将管辖区域的职工居民全部纳入居委会管理微信群进行线上服务,另一方面将社区服务和小区管理向楼栋、平房等居民区延伸。臧成龙是城西小区居委会主任,多年来“有事你就找我”是他的口头禅,“我负责的这片区域大多住着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我每天都喜欢在小区内转悠,确保大家经常能看到我,有问题也好在‘第一时间’解决。”
    职工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促使年轻人乔迁上楼,另一方面也促成分场大队的老年居民迁徙进场部,这样也就造成了老旧小区老年人越来越占据主体。人多了难免会发生磕磕碰碰的事,为此,各居委会通过居民自治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的加盟,并因势利导地采取了事前走访和预警机制,始终让纠纷隐患提前得到化解和整治,确保了小区居民的安康和谐。
创建实践让民心更和谐
    自去年以来,淮海将“健康体育文化牌”作为“第五张文化牌”融入到农场打造的“四张文化牌”中来,就是要让精神文明建设有更好的抓手,提升农场职工群众的素质,结合“十四五”规划的打造,让淮海成为职工居民心中的生活福地。
    近3年,淮海对职工休闲体育运动广场和文化广场双双进行升级改造,新建了两座门球场、重新升级了音乐彩灯喷泉、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奥林匹克雕塑等,同时还在多处小区配置了健身场地和体育器材,加上淮海公园、路边公园、改厕工程等,为职工群众享受高质量的生活,营造出了更多优美的休闲环境。优美的环境和便民的设施,也成了许多职工居民和外地游客展示家乡和农场风采的打卡地。创业路上的文化墙、文化广场上的文明宣传牌、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中的道德讲堂和随处可见的绿植爱心提示牌等,处处传递着“爱敬诚善”,让职工居民在潜移默化接受着文明的熏陶。
    背街小巷是小城镇的“毛细孔”,与光鲜的路边工程相比,同样也在淮海的发展中变化着,不仅水泥硬质道路通达每一个居民家,夜晚亮光也覆盖整个小区道路,小区能行车,配有停车位,雨污分流排放,垃圾日积日清。更让人赞叹的是,农场还通过四个区域试点,将垃圾箱改造成分类密封投放、红外线杀菌的无味式垃圾箱房,并逐步在全农场推广,让掩鼻经过垃圾箱旁的现象成为了历史,真正把职工群众的“烦心事”变成了“点赞事”。
    农场与地方结合处的路边市场也因路难行和“脏乱差”饱受诟病。针对民之所盼,农场通过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修缮高标准农贸市场和配套服务的市场管理,腾空马路,让大家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菜场交易。今年来,农场还对小城镇“血管”之称的主要河道进行疏浚清淤,让农场的环境更美更香,以守护好了这片区域的一泓绿水和生态文明底色。
    “淮海善于把居民诉求的身边小事作为文明创建的大事,把绣花工夫落在‘里子’细处,以‘文明淮海众人创’的态势,让每一个职工居民都能在愉悦的环境下生产生活。”淮海农场社区党总支书记周保兵表示。

 
上一篇:淮海“志愿红” 为文明增亮色
下一篇:淮海依靠文明创建提升发展高质量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