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偶遇回场参加体检的海志芳,14年的磨练和奋斗让她变得更加成熟和坚韧。谈起现在的生活,她兴奋地告诉我,儿子媳妇都有了固定的工作,她和老公退休后都住在城里,一家人的生活其乐融融。
谈起海志芳,真是说来话长。十多年前他们夫妇俩因为单位效益不好而双双下岗,儿子中专毕业后失业在家,儿媳没有工作,又添了孙子,一家5口人,没有固定收入,一时生活陷入困境。这位性格倔强的母亲,决心用勤劳的双手来改变自己和全家的命运。于是她开小店、摆地滩、做面点、卖 杂货、打零工,可是农场就这么大的地盘,经她手做过的营生并不乐观,一家人的生活依旧是捉襟见肘,这令她是十分迷茫。
怎样走出困境?这位当年的女知青在长期的艰苦环境中,磨练出了坚韧不拔的毅力,经过市场调研,她产生了一个走出农场,到县城去闯一闯的大胆设想。
可是体弱多病的丈夫却不乐意,出外闯荡风险太大,生意更难做,弄不好连老本都要赔进去。于是她耐心地说服了老公留在农场养病,随后转卖了在农场的小店,凑了几万元做启动资金,便带着儿子、媳妇和1周岁的孙子四人,来到滨海县城打拼。他们在县城一所中学附近租下了2间门面房,添置了简单的用具,开起了早餐店,经营自己熟悉的稀饭、馒头、包子等早点。
创业是艰难的。那几年她起早摸黑打理小店,每天凌晨三点多钟起床,揉面、发面、熬粥,然后再叫醒儿子和媳妇一起忙活起来赶早市。凭着海志芳在食品厂多年的工作经历,她家蒸做的馒头、包子酥软爽口;农场优质大米煮的稀饭米粒肥厚、晶莹粘绸、清香扑鼻,引得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夸赞连连。加上她开的早餐店干净整洁、价格适中,又获得了有关部门的好评,于是生意也逐渐红火起来。
就这样多年经营下来,他们就靠勤劳的双手和不俗的服务,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在县城买下了100多平方米的套房,近日还为病中的老公做了一侧脾脏切除手术。
我问她还开早餐店吗?她说:“我现在的任务是在家接送上初中的孙子,顺便做些烧烤,到下午接孙子时,顺便在学校门口卖上2 个小时左右,一个月下来也能赚2000多元。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孙子今后用钱的地方多着哩!”
听着她充满自豪的介绍,我对于这位自强不息撑起一片天的女性充满了敬意!(薛春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