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站点地图 | 维护管理
信息交流
·淮海召开党风廉政建设 9/7/2022
·淮海召开下半年全面从 9/2/2022
·淮海农场公司工会开展 8/1/2022
·淮海召开农场公司党委 8/18/2022
·淮海建设红色书柜 固 8/16/2022
·淮海用廉政文化培植“ 8/8/2022
·淮海纪委鼓励党员干部 8/9/2022
·我场践行“三严三实” 2015-10-08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媒体看淮海 > 正文浏览正文浏览
中国农垦:我的农场 我的故事丨一张珍贵的主席令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6/16/2021
中国农垦:我的农场 我的故事丨一张珍贵的主席令
详细资料:

编者按:农垦事业发展与党史、军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紧密相连、深度嵌合,农垦创造了辉煌的业绩,铸就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丰碑。为了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传承弘扬农垦精神,准确记录农垦艰苦创业历程,系统梳理农垦改革发展成就经验,深度挖掘农垦励志人物故事,有效传播农垦文化,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组织开展了“我的农场·我的故事”征文活动。本刊开辟专栏,分期选编征文来稿。

淮海农场是江苏农垦的摇篮。在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内,一件件珍藏的物件、一幅幅珍贵的照片记录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镇馆之宝

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是在农建四师大院旧址上建起来的。走进院门,迎面矗立着的是一座由大理石雕刻的碑文。“将光荣的祖国经济建设任务赋予你们……当祖国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武器,捍卫祖国。”游客来到农建四师大院参观时,陈列馆解说员首先向游客介绍毛主席的这份命令。

毛泽东命令碑文

“这份命令是我们陈列馆的镇馆之宝,时任军委主席毛泽东向全国31个师发布了‘农业建设,生产待命’的命令,据说留存至今的仅有这一张了,可以说十分珍贵。”当游客步入到陈列馆内第一个展厅时,解说员总是要把大家带到密封在玻璃盒内的这份命令前。“这是一张高仿件,主席签署的命令原件,我们珍藏在档案室内,作为历史文物永久保存。”

在命令展柜前方,一幅由李桂莲接受毛泽东主席命令的照片十分显眼,这一历史镜头不但永远珍藏在农建四师陈列馆中,更是永远定格在江苏农垦的建垦历史上。

“为了真实地反映历史,2007年,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军事频道的几名摄制人员,还特地寻源来到淮海农场,实地拍摄这份主席令呢!”陈列馆第一任解说员崔慧慧说。

颁发命令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

而此时抗美援朝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始。为了裁减军备,减轻人民负担,毛泽东主席于1952年2月2日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31个师参加经济建设,其中,农业有15个师。此时,驻守在启东、海门等地的江海防前线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2师,奉毛主席命令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

1952年4月20日上午8点,102师近万余官兵正点到达海门县三厂镇广场,在这里集结并举行誓师大会。苏北军区副司令员常玉清,在师首长陪同下检阅了部队后,代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向全师指战员宣布毛泽东主席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02师改编为农业建设第四师”。

副师长李桂莲从常玉清将军手中接过命令,并代表全体官兵表示“坚决服从、坚决执行、作好生产准备,向生产战线进军”的决心。

副师长李桂莲在海门三厂镇接受军委主席毛泽东颁布的命令

根据华东军区命令,师和各团番号均作改变。《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命令》(1952年5月9日)称:“着原102师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四师’;其所辖第304、第305、第306团,依次命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农业建设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团’”。

全师通过向毛主席上书和宣誓,表达参加农业建设、生产待命的决心。并保证:一、保证不畏艰苦,不怕困难,学习工农红军与人民志愿军艰苦卓绝的克服困难的精神,学习王震将军部队边疆生产的勇敢勤劳精神,排除一切困难,开展生产建设;二、保证学会技术和生产知识,做到从头学起,迅速学会操纵机械农具,使我们全体很快锻炼成一支有熟练技术的生产突击队;三、保证通过辛勤劳动,创造人类美好的幸福,以战斗精神刻苦、勤劳地投入生产战线;四、保证切实遵守政府法令,服从政府机关领导,团结各种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密切联系群众,顺利地开展生产建设工作;五、永远保持战斗队的荣誉,决不因转业而削弱战斗意志和武装观念。

大会一直进行到11点,最后在《解放军进行曲》声中结束。师值训指挥员宣布“各团、师直各部带回驻地待命”。这时全师各部纷纷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革命歌曲,情绪高涨,斗志昂扬。

生产待命

1952年4月22日凌晨,农建四师的全体将士,全副武装,沐浴着带露的晨曦,挥师北上,向苏北黄海之滨,苏北灌溉总渠下游两岸出发。出发时,海门县县长茅锡堂率党政机关、学校、团体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数万群众,敲锣打鼓,在路边欢送。

挥师北上

5月20日,全师进入五岸、六垛一带草滩。行军途中,部队南自盐城,北至八滩,在100余公里的战线上,驻扎下农业建设第四师部队,形成“百里连营”景观。部队到达射阳、滨海两县境内后,在“五岸六垛黄海边,荒凉少人烟;青天盖芦花,一望无人家,嘴干想喝茶,咸水难靠牙;走路不小心,踩上地皮蛇”的茫茫草滩碱地上,风餐露宿,屯垦戍边。他们以一人一张半芦席,一把大锹一杆枪,喝咸水,睡地床,开始了艰苦创业。

生产待命过程中,农建四师将士“没有房子自己盖,没有道路自己开,没有淡水开渠引,没有菜吃自己栽”,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发起“突击开挖排水渠、抢盖笆墙草顶营房、统一规划开垦荒地”的建场“三大战役”。

盖茅草屋

工地挖河

夯实屋基

挺进荒草地

在第一战役胜利结束后,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元帅接到农建四师战役胜利的喜报后,高兴地称赞农四师建设农场为“皇帝的气派(当家作主)、叫花子的干法(艰苦奋斗)”。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部专门发来电报给予农建四师通报表扬。1952年8月14日,农业部副部长、华东棉垦委员会主任刘瑞龙,苏北区党委副书记万众一,率领农业、水利、建筑专家、工程师60余人,到农建四师考察、慰问,并转达陈毅的指示。之后他们兴修水利,开荒生产,种粮棉、养畜禽、建工厂、办学校、开商店、搞运输,不仅为农业集体化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更是揭开了江苏大规模开发国土资源的序幕。

由于这支英雄部队的前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屡建战功,其一部曾参加过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又处于淮河下游的黄海之滨,1953年4月20日,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将这个农场命名为“国营淮海农场”。

1955年4月20日,在农建四师“生产待命、建设农场”三周年时,淮海农场已建成一个总场、三个分场、12个工作站。三年共完成生产生活用房72502平方米,开挖水利土方372.83万方,开垦荒地89572亩。购置大中型拖拉机20台/1180马力,联合收割机3台/135马力,机引农具98台套,为农场实行企业化经营和农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1955年5月,国务院决定农建四师彻底转业。农建四师建设农场的历史任务至此结束,原农建四师的广大指战员,又在各自新的岗位上,为党、为人民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刊载于《中国农垦》2021年第5期)

 
上一篇:江苏工会服务网:淮海农场红色摇篮谱新篇 军垦精神放光芒
下一篇:农民日报:淮海多办实事补齐民生短板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